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求。
当前,本硕博一体化教育管理日渐成为高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重要方式。新时期怎样创新协同育人模式,构建本硕博教育管理共同体?
关键在于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科研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实践实习锻炼等方面存在的资源分散、职能重叠、沟通不畅等问题,着力提高“三全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
“协同育人”模式是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人才教育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全面统筹推进本硕博协同育人,重点要在加强顶层设计、教育教学深层次地融合、搭建育人平台三方面发力。
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高校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部署,各部门主体共同参与、互融互通的“育人共同体”,推动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协同协作、同向同行。要建立协同育人长效机制,通过建立和完善协同育人的各项规章制度,促进本硕博教育管理体系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将协同育人工作理念体现在学校教育教学、教师晋升考核、学生评奖评优的全过程。要优化多维反馈的评价体系,以学科类别、岗位特点、发展趋势、目标成效为框架,分类、分层次、分学科设置设立合理的评价指标,强化育人激发鼓励措施落实和育人过程监督。
创新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实施本硕博一体化贯通培养模式,可在有博士学位授权点的一级学科开展试点,有效设计课程衔接,设置弹性学制,完善培养环节,分阶段考核培养成效,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科研能力,培养拥有创新思维能力、学科交叉优势、国际化视野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型拔尖创新学术人才。要多举措推动“课程思政”改革,积极发掘各学科各专业的育人内涵、思政元素、教育功能,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编制课程思政教育指南,切实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融入教学设计,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深层次地融合、同向同行。
搭建育人平台,推进协同育人。就学校内部而言,要搭建跨部门之间、学院之间、专业之间的育人平台,帮助本硕博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科研合作、信息共享。同时,还要加强校校、校企、校地合作,发挥不同主体的育人优势,为学生寻找科研合作、就业创业、实践锻炼的机会,实现接力育人。
依据本硕博不同阶段学生的要求与特点,要以“大德育”“大思政”的理念指导形成同质促进、异质互补、一起发展的群体,打破单线模式下的强行灌输,弥合教育管理场域间的疏离,解决育人机制沟通不畅、凝聚力不强等问题,打造协同育人“大课堂”。
构建思想引领共同体,实现文化育人。要将“育人”与“育心”相结合,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文化育人载体中,坚持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在精神层面、制度层面、物质层面引导广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大学文化,厚植爱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文化自信。
构建学术科研共同体,实现科研育人。探索以专业为基础单位的矩阵化管理模式,构建自由、开放、合作的学术科研共同体。引导本硕博学生共同参与科研项目、学科专业竞赛、创新创业项目,探讨学科前沿进展。要在优秀研究生中实施“小导师制”,建立学术科研梯队,运用学科专业话语体系和研究方法逐步将学术“小共同体”转化为学术“大共同体”,全方面提升全体学生的研究意识、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与协作精神。
构建岗位示范共同体,实现实践育人。要根据专业优势或共同的兴趣特长,在公寓、校园、餐厅、课堂各个公共场域创设和挖掘实践育人岗位,支持研究生、本科生联合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见习、勤工助学等方面的实践锻炼,实现实践育人工作从松散化到制度化、从项目化到品牌化、从校园化到社会化、从精英化到全员化的转变。
构建“互联网+”共同体,实现网络育人。依托云服务技术,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学习交流和实践方式,通过小组学习、在线学习、交互式学习,构筑“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立体化教育模式,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无障碍沟通,有效促进共同体成员多元化互动发展,使教育管理共同体的生命功能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实现新技术背景下的高校网络育人目的。
加快健全“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使知识传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的本硕博教育培养实现多元统一,完成知识性与价值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促进学生管理体系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家校育人合力。要以学校为中心,发挥好高校院系党委、党总支或党支部等党组织纵向传动育人机制,完善社会和学生家庭联动发力的横向育人体系,协调做好家校合育,实现校内外育人力量相互连通、优势育人资源深度整合,确保在思想上同心同德,在目标上同心同向,在行动上同心同行。
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本硕博的有效覆盖。构建本硕博教育管理共同体,要实现“双带动”,即校园文化活动本科生带动研究生、学术科技活动研究生带动本科生,实现第二课堂助推第一课堂专业相关知识的实践转化,努力形成本硕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容、互补、互动”的良性关系。
优化思想政治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体系。要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生管理教育服务体系,充分的发挥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研究生导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等队伍的整体力量,打造多学科背景互相支撑、良性互动的管理服务队伍,以实际行动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
橡胶膨胀节|橡胶膨胀节批发价格-BB贝博(中国)官方网站登录入口-IOS/安卓/手机APP下载安装
联系电话:021-64535755 24小时服务电话:18317127770 地址:上海宝山区锦秋路2688号C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