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成都,大多数人想到的估计都是美食、火锅、熊猫等,作为一个现代化的旅游城市,成都因为别具特色的美景以及美食吸引了慢慢的变多的游客前往打卡。
在上个世纪,成都的工业发展在我国的历史上可谓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众所周知,建国之初,中国工业的发展大多分布在在东部以及北部地区,后来,随国家发展的需要,工业中心也从东北部地区向西南地区转移,其中一半以上都集中在四川地区。
在成都,有着这些神秘数字420、773、630、512,它们都曾是“三线建设”时期名噪一时的国有工业公司,为中国工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那么这些代号分别代表什么厂?他们是如何成立以及发展的?现在这些厂又何去何从?
成都,是首批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古蜀文明的发祥地,在古时一直是各朝代的州郡治所,蜀汉、成汉、前蜀等七代帝王都曾先后在此地建都。如今的成都,不仅被评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
甲午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列强纷纷开始在中国东南沿海建设工厂,洋务运动以后,大臣们也开始在我国的东部地区建设军工企业。
随着列强对我国的侵犯愈演愈烈,日军对我国发动大范围的攻击,日本侵略者对我国的工厂造成了严重的损毁,我国早期建立的工业公司遭受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许多企业纷纷,希望政府可以出面组织工厂内迁,以此保存工厂的实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
但是内迁之路并不顺利,日本侵略者千方百计阻碍内迁,并且制造了“八一三”事件,使我国的工厂陷入了困境之中,就这样,我国的工厂在炮火中开始了艰难的内迁之路。
从1973年8月到1940年底,历时三年多的工厂内迁之路也基本上结束。其中内迁的448家厂矿中有254家都迁入了四川,占比54%。这一次大规模的工厂迁移,虽然具有极大地被动性,但是它却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一次很重要的工厂迁移,推动了成都工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各种国内外敌对势力都虎视眈眈,人民的生活也十分穷困潦倒。此时若想在世界站稳脚跟,就必须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就这样,我国的发展重心从轻工业转向了重工业,开始了艰难的重工业探索之路。
作为我国军工企业的开端,当时的沈阳111厂可谓是风光无限,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是张作霖在1920年建立的,作为我国第一个喷气式飞机发动机厂,它在成立之初就承担了修理抗美援朝航空发动机的重任,在当时可是十分出名,许多人都挤破了脑袋想进去工作。
由于是保密单位,在这里工作的人都必须严格保守秘密,包括自己的家人,他们不能说自己在哪里、在做什么工作。因此,从这里寄出去的信都不会使用真实的地址,大家都统一写上“419信箱”。
1958年,中国和苏联关系破裂,沈阳的安全问题令政府十分担忧,政府开始考虑将工业中心转移。在西部建设后方,正式提出了“三线建设”,即为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发展,从而开展的一次大规模的战略大后方建设。
成都作为“三线建设”西南地区的指挥中心,不仅因为地势险要成为了众多军工企业厂址的迁移地,更是成为了西迁过程中重要的交通枢纽。111厂作为中国最早的军工企业,为我国培养了最先一批的军工人才,也为后来的“三线建设”人才输送等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由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111军工厂的位置已经暴露,所以被迫成为第一批内迁的军工企业。
111厂的新厂址选在了成都一个叫双子桥的地方,为了不被其他人知道,111工厂改名为“新都机械厂”,内部代码为“420厂”。4000多名职工干部也带着生活用品,背井离乡,分批从沈阳来到了四川成都。
虽然他们了解,这一走可能一辈子也回不来了,但当时大家都心系祖国,渴望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没有人有一句怨言。
来到这里之后,工人们更是充满激情,豪言壮志地称道,要在100天内建成420厂,负责建设厂房以及生产设备的工人们都铆足了劲,争分夺秒地进行建设任务。
迁移到成都的420工厂迎来了辉煌的发展,它曾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军工企业之一,当时成都的双子桥地区大多数都是这个工厂的天下。“耸入云天的烟冲,滚滚浓烟涌入天空,充满干净的车间,热闹的员工宿舍......”是老一辈工厂人对420厂的回忆。
当时那个年代,在420厂上班是一种非常光荣的事情,许多人都争先恐后地争取来这里上班的机会,渴望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它发展的鼎盛时期,拥有超过2万名员工以及超过10万余名家属,但是就好像所有光芒注定会消散一样,辉煌了近40年的420工厂最终也迎来了它的退场。
随着国家开始试行改革开放政策,大量国有企业都面临着转型和改革等问题,新工业、新技术、新科技的慢慢的提升,极大地冲击了一大批国有企业的发展,许多企业都迎来了下岗潮。
420厂也面临着极大的破产风险,员工数从2万余人急剧减少到不足5000人,急剧的亏损也使得420的发展难以为继。
1999年,420厂将核心资产以及员工做了剥离,将重点业务从军用发动机生产改成了航空发动机的生产,以及燃气轮机零部件的制造,企业性质也从国有企业改为了股份制企业,工厂的名字也改成了“成发集团”,积极探索出一条属于自身个人的改革之路,努力转亏为盈。
2000年,为了顺应成都的“东调战略决策”,企业对这块国有土地进行了拍卖,集团也从原厂址进行了搬迁改造。
直到2005年,华润置地以21.4亿元竞拍到了原420厂址,并用这块210万平方的土地进行住宅以及商圈的建设,曾经辉煌一时的420工厂如今正在成为繁华的商业以及住宅街区,这算不算是一种延续呢?
距离420原厂址不远的“773厂”曾经也名噪一时,773厂与420厂是在同一年开始建的。1985年,在苏联的援助下,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正式成立,内部代码为773。
773厂与当时大多数国有工厂企业一样,它主要生产军工工业产品,是中国第一家大型综合性的电子束管生产企业,为我国显像管行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是培养出了许多专业的技术人才。
在当时那样艰苦的环境下,我国的科技还十分落后,但是773企业的员工凭借着自身勇于探索,不服输的劲头生产制造出了我国第一批投射显像管,包括第一支黑白显像管和彩色显像管。
773厂的规模十分庞大,厂区的烟囱都有70多米高,厂房也有十余万平方米。但是它和420厂的结局十分相似,随着上世纪90年代的工业改革,773厂的企业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企业名也改为了“成都红光实业集团”。
2001年,在成都市政府的部署下,该公司进行了搬迁,它的旧址作为有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的工业遗址被完整保留下来了。
该厂址还在201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项目。如今,被打造成了一个开放式的主题公园——东郊记忆园区,上世纪那些独具特色的设施,如烟囱、老锅炉、厂房等都被完整保留,盖厂房遗址也成为了举行文化交流活动的多功能场馆。
位于成都市天府新区大山深处的630厂,也是我国在“三线建设”时期建立的一个保密国营企业。630厂是在1970年开始建设的,历时5年建成开始经营,是一家电视设备厂,主要是进行广播电视等信号传输设备的研发、生产。
当时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相关生产人员也是“摸着石头过河”,630厂主要生产彩色电视、调频收音机以及数字卫星接收机等信号收发设备,为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随国家“三线建设”计划基本完成,当初“三线计划”中建立的企业也面临着战略调整。1990年,630厂从大山深处搬到了成都,2005年该企业宣布破产并被拍卖。
如今走进630老厂房,周围都是荒芜的树林与土地,杂草中隐藏着破旧的楼房和车间,当初辉煌的军工企业也褪去了神秘的外壳,如今只剩下一排排厂房伫立在山间任凭风吹雨打。
512厂,是1958年在成都开始建造的成都冶金实验厂,也是一个国有企业。1994年开始,该公司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2003年公司改制后,在成都市政府的部署下搬迁至成都市大邑县,后来改名为成都冶金实验厂有限公司。
如今,经过了60多年的发展,该公司的工艺生产技术日趋成熟和完善,年生产产值也不断的提高,拥有国内先进的生产设备,主要生产各种抗震钢筋、圆盘等各种特钢系列新产品。这个厂也是三线建设中为数不多延续至今的企业。
三线建设从开始到结束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成立了一大批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等企业,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三线建设中建立的大部分企业都已不复存在,但他们都在曾经辉煌一时,完成了属于他们的历史使命。
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这些军工厂的辉煌,但或许可以从影视剧中窥知一二。大家的工作、生活都在厂区,上班时和充满干劲的同事一起拼搏,下班后和家人一起吃饭,有时厂里还会组织一起观看露天电影,休息时,骑着双杠自行车外出放风,在那个单纯而又美好的年代,这样的工厂给人们留下了最难以忘怀的记忆。
虽然这些曾辉煌一时的工厂都已淡出人们的视线,或迁移、或改建、或废弃。记得他们的人也慢慢变得少,但他们所创造的辉煌永远都不可能被遗忘,他们也将被永远书写进中国的历史。他们原先所伫立的那片土地会继续承担自己的使命,延续属于它的故事。
这些神秘的代号也变成了一种符号,他代表着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一种缩影,代表着中国工业的开端与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橡胶膨胀节|橡胶膨胀节批发价格-BB贝博(中国)官方网站登录入口-IOS/安卓/手机APP下载安装
联系电话:021-64535755 24小时服务电话:18317127770 地址:上海宝山区锦秋路2688号C栋